最近农村开始丈量宅基地,阿同和阿敏夫妻回到阔别多年的老家。老屋因多年无人打理,院子长满了野草。面对荒凉的老屋,二人陷入了沉思,仅仅30多公里的路程,却好似咫尺天涯。梳理了一下纷乱的思绪,二人仿佛又回到了二十多年前……
怀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阿同和阿敏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一想到曾经当过小学校长的公公,当过民办教师的婆婆,精明能干的小姑子,老实木讷但淳厚善良又有文化的丈夫,阿敏心里是满满的幸福。加上夫妻二人都是老师,这样的家庭,羡煞了多少年轻人,都说阿敏这是掉进“福”窝里了。
本以为是幸福在招手,却没有想到是噩梦的开始。婚后不久敏明显地感觉到公婆似乎并不喜欢老实本分的儿子,倒是嘴甜的小姑子更受青睐。公公看儿子的那种轻视的眼神深深地刺痛了敏的心,为了能让公婆给丈夫一个好脸色,新婚的敏除了要承担繁重的教学工作,还主动承担起包括八十多岁的姥姥和小姑女婿在内的七口人的一日三餐。辛苦自不必说,但是看到公公对丈夫的眼神和说话语气变柔和了,对敏来说再苦再累也值得。
日子一天天过去,虽然有点磕磕碰碰,但看来也算和睦。有一天,八十多岁的姥姥把毕生的积蓄给了小姑子,让小姑子去做食品批发生意,敏知道这件事就劝公婆: 四个舅舅也不富裕,不能都给小姑子。为这事公婆的脸色开始变得难看,小姑子言语间也怪敏多管闲事。
小姑子做生意不择手段,常常把坏了的蛋糕打粉掺到馅子里,有一年甚至把上千斤变质的月饼流通到了市面上,敏曾经多次劝她做生意要诚信,结果被婆家人嫌弃“自己挣的不多,闲事管得挺宽”
小姑子生意不景气,雪上加霜的是,婚检时小姑女婿查出了甲肝,为此公婆死活要退亲。谈了八年恋爱,要强的小姑子为此要死要活。阿敏身怀六甲,费尽心思做公婆和小姑子的工作,化解了家庭矛盾。小姑子终于顺利结婚,敏给了小姑子丰厚的嫁妆,但小姑子并不领情。
小姑子虽然出嫁了,对于敏来说,命运却似乎更加残酷了。阿敏怀孕期间,三餐依然由她负责,刚出了月子,一日三餐的重担又重新落到阿敏的身上。 小姑子两口子不但要在家就餐,时不时还要对敏做的饭菜挑剔,惹得公婆对敏更有意见了,仿佛是敏故意不好好做似的。丈夫稍微解释一下,反而被说成“娶了媳妇忘了娘”。公婆越发看不上老实木讷的同,“你连个牛皮都不会吹,还能干什么?”这样的话会经常从公公嘴里恶狠狠地蹦出来,敏被深深地刺痛却也无可奈何。
和公婆小姑子一起生活两年后,忍声吞气的敏身体似乎越来差了,昏倒的次数越来越多。在姥姥的提醒下,敏和同净身出户,走进了一所借住的老房子,虽然每天夜里老鼠会在天花板上蹿来蹿去,刚刚做好的汤被掉下的墙皮弄脏,蒸好的馒头经常被老鼠先光顾……但是生活依然过得有滋有味。
可是好景不长,公婆在村里与邻居闹矛盾,甚至动起手来,为了让老人不在村里受气,同与敏省吃俭用,贷款给老人买了楼房,虽然只有80多平米,但已经是竭尽全力了。 房子的贷款由他们夫妻负责,不要公婆的钱,公公的退休金留下来供二老生活。感动只是一时,几天后婆婆又大骂儿子儿媳买房子不是孝顺,是让老人帮着还贷款的。
敏和同一次又一次的问苍天:“我们哪里做错了?怎样做才能让父母满意?” 一次又一次的分分合合,每一次都是痛苦地折磨。敏成夜成夜地睡不好,一头美丽的秀发也已“豆苗稀”了,脾气越来越暴躁,身体更差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敏认识了一位学佛的师姐,师姐带她走进了佛堂,恭闻了当今住世佛陀的法音,那一刻她的内心充满了从未有过的喜悦。她明白了:一切都是因果。娑婆世界的众生都是来了缘的,有善缘,有恶缘,不管是善缘还是恶缘,都要偿还。佛陀在《极圣解脱大手印》中说法:“当我们做事不顺利,别人伤害打击诽谤,乃至欲治我于死地时,或伤害事业、家属老小、亲人,使其破财、害其生命之灾难,身处痛苦时,我应当明信因果:一切恶报现前,皆因都是我无始造下之黑业,今为偿还报应,是还我自己欠下的债,不是害我的人造成的祸根……”
不久同也走进了佛门,他们恭读了南无羌佛说法《藉心经说真谛》、《什么叫修行》,金刚亥母阿旺诺布帕母老人家的《六论》,因缘成熟,夫妻一起皈依佛门,跟随金釦二段教尊释证达教尊修学佛陀的法。他们找到了烦恼痛苦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二人商量决定,将买房时公婆给的几万块还给公婆,放弃应该继承的一切家产,每个月再给父母500元赡养费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除此以外,同和敏还发心为父母放生、供灯、捐庙……既然今生成为亲人,就要为他们种下福田,变恶缘为善缘。
自此后,同和敏不再为婆家人的各种言论或金钱的得失起烦恼了,每天过着轻松自由的生活。由于敏和同的改变,同的家人们也被他们二个人的无私和真诚所感化,惭惭地,婆家人和敏二口子的关系也越来越好了。
同和敏蓦然体会到,皈依佛门学佛修行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同和敏认识到生命短暂,人生无常,要抓紧学佛修行,家庭的是非对错应该看破放下。每每想到这世界还有非常之多无始以来的亲人在轮回的苦海里受尽苦难,同与敏突然悲从心起,发誓要接引更多的人们走进佛门,这他们余生最有意义的事情!
撰文:小草青青
编辑: 安然
(以上内容仅代表笔者的个人学佛知见,一切法义应以佛陀说法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