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圆通寺的大殿礼佛,在我右边拜佛的是一位中年妇人,很虔诚地在那里顶礼。 我也专心地拜着佛,突然听到右边传来噼啪两声巨响,回过神来,发现右边的妇人正打着小孩儿的耳光,由于用力极猛,连静寂的佛殿都回响着嗡...
老禅师的因果报应
宋朝有一位禅师,年轻的时候还没有出家,醉酒后与人争斗,不小心将人打死,他畏罪潜逃,然后出家刻苦修行,大彻大悟,每次说法都有几百人聆听法音,在他七十多岁的时候,有一天他突然沐浴之后升座,告诉大家:「你们...
时时身披忍辱衣,不放过任何一个逆境修忍辱
“佛说无为最,忍辱第一道。”佛弟子修忍辱非常重要,可是修忍辱却是很难的。 曾经就有这样一个有关修忍辱的故事。 从前在拉萨的空地上,有一个经师正在绕经筒,旁边有一个人在安静地打坐。经师停下来,问:“你在...
这四个妻子,谁会一心一意跟着你?
释迦牟尼佛在一次法会上为弟子们讲述了一个故事: 从前某地有位家财万贯的富商,他讨了四个妻子:第一个妻子伶俐可爱,整日娇滴滴地作陪在富豪身边,寸步不离;第二个妻子是抢来的,长得闭月羞花,是个大美人;第三...
佛经中的古德须赖,是如何看待物质享受的
佛陀住世时,舍卫城中住着一位赤贫如洗的佛弟子,名叫须赖。他虽然贫穷潦倒,却深信佛陀所开示的教理,因此丝毫不把贫苦放在心上,寡欲知足,修持梵行,并且时常到僧团当中聆听教义,恭敬地供养礼拜佛陀。 此典出自...
“磨砖成镜”与打坐成佛的误区在哪里?——读怀让禅师与马祖道一故事有感
许多修行人都喜欢参禅打坐,以为只要功夫下到了就可开悟乃至成圣、成佛。这种做法对吗?让我们看看这个流传甚广的禅门公案,或许你能从中领悟到修行的真谛。 马祖道一是禅宗洪州宗的祖师,年轻时曾受教于衡山怀让禅...
习惯是怎样养成的?这群汗流浃背的大姐们给了我答案
6月的天,即使是早上,虽然没有一丝阳光,校园里葱绿的环境也让人感到闷热。 今一大早,保洁大姐们就从二三楼将经过挑选的桌椅搬到楼下来,摆放在指定的地点,当我见到他们时,他们已经是满面汗珠,满脸通红,汗水...
执着是非必生过患——读《世法哲言》所想到的
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世法哲言》教言:“是非由或自论,凡事之非,莫可于执,著之抗言之斗,自度非业加盛,终至入患,由是之道故面是非切勿挂怀”。 记得佛典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在深山里住着一只叫善牙、一...
无论传你什么法都能得大成就,这世上真有吗
如果有人问:“你觉得现在这世上会有降世的佛菩萨,无论传你什么佛法,你今生就能获得大成就,你信吗?”我想,大部分人肯定不会相信的。因为我曾经就是这么想的,我甚至会说:“要是佛菩萨传大家任何法,大家都能成...
我不做那只米缸里的老鼠,我要跳出来!
一只老鼠掉进了米缸,老鼠喜出望外,一顿猛吃,吃完便睡。就这样,它在米缸里吃了睡、睡了吃,日子一天天过去。它也曾想过跳出米缸,但终究未能摆脱大米的诱惑,直到米缸见底的那天,才发现自己已经跳不出去了。 人...
剃除须发系上袈裟就是僧?僧就可以免罪吗?
现在,无论是出家人还是在家居士,都有佛教的课诵。可是课诵念诵的“仪轨”、“经文”都是没有被篡改的佛经吗? 很多人都知道,南无释迦牟尼佛住世,在快要报化的时候,波旬魔王发了愿要他的魔子魔孙来学习佛陀教法...
这个乞丐可怜?他的“结局”许多人想不到
近日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清朝时有一个乞丐,住在松江的一所破屋,每日面向市门专注诵《心经》。如果有人给他钱,就礼貌道谢;如果有人呵斥,他也毫不介意。只要讨足一日糠菜窝头之需,就关上门清净念佛。 当时的...
花大钱请僧人念经祈福,真能“包平安”吗?
“身体不好,经常生病吗?去寺院拜拜佛,祈祈福吧!” “孩子毕业了还找不到工作吗?去寺院拜拜佛,祈祈福吧!” “生意不好做,赚不到钱吗?去寺院拜拜佛,祈祈福吧!” …… 常听到身边一些佛友劝亲友要到寺院...
老和尚一反常态,让弟子舍近求远到西山打柴,原来是这个原因!
有一位老和尚年岁已高,他知道自己活在世上的时间不多了,所以他想选择一个继承衣钵的人。他有八个弟子都非常虔诚,所以拿不定主意。 有一天,他吩咐八个弟子到西山去打柴。弟子们都很纳闷,因为这个寺庙离东山...
佛教强调“不执著”,为何许多人又还执著行善呢?
《金刚经》有云:“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明确告诉世人,一切世相就是梦幻泡影,不可执著。同时佛教又教导佛弟子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任何坏事都不做,任何善事都要做。 ...
不懂装懂,好说口头禅的人不是真正的佛弟子
现在很多人总是拼命跑寺院,去礼拜,去上香,尽力表现自己对佛教的虔诚,动辄就把佛弟子的身份挂在嘴边,生怕别人不知道他在学佛修行。 可现实情况是,他们当中许多人只是“赶佛潮”而已,只不过穿着修行人的衣服,...
高山由沙砾堆积而成,成功从点滴小事积累做起
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世法哲言》教言:“大德之成,微德累至,公路之长点面沙石之汇,如欲成德弗忽小品之行。” 我对这段法语的理解是,生活中我们遇到的那些品德高尚学识广博的人,都是要经历多年学习问道,不忽略...
自行车是我俩必选的交通工具,有个秘密告诉你
近日连阴天,今早的天空又是乌云密布,我和师兄特意起了个大早,收拾好工具放到自行车上,早早上路了。 春夏秋冬我和我丈夫都一直是骑着自行车上下班,尤其是刮风下雨天,自行车更是我俩必选的交通工具,同事们常常...
读赵州和尚的故事,方知任性的我是个“下等人”
凡是有点才气,物质条件较好的人外出办事或是做客,大都有意无意的摆摆谱,希望别人高看自己一眼。其实,前不久,我读到这样一个公案故事。 唐代著名的禅门高僧赵州和尚在他八十多岁时, 赵州王闻师名前往拜访,禅...
观电影《你好,李焕英》,谈如何尽孝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希望父母平安健康长寿这是普天下儿女们的共同心愿,在电影《你好,李焕英》中女儿贾晓玲就努力想做一个这样的孝顺孩子,她的心愿就是能让妈妈真正地高兴一回。可是未曾想到正当母女俩开心...
鸿星尔克爆红的背后,有善良在流动
近期河南洪灾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也让很多爱心企业显露峥嵘。鸿星尔克以捐款5000万物资的新闻,如驰骋的黑马一般出现在了大众视野,迅速火了。为什么那么多爱心企业的助力,而鸿星尔克独领风骚呢?原来2020...
鸿星尔克的爆红,离不开强大善心力的感召
近日鸿星尔克爆炸式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视频、热搜中频频现身。 “账面剩余6000万元、年亏损2.2亿,却向河南捐款5000万物资!” “感觉你都快要倒闭了,还捐那么多?” 广大细心网友发现后并纷纷怒...
捣蜜蜂的一时甜头,让我追悔莫及
小时候,我家住房后面有两间土坯墙的猪舍,墙上布满了弯弯曲曲深浅不一的小孔,那是蜜蜂们的家。它们嗡嗡地唱着欢歌,勤快地采着花蜜,飞来飞去进出它们的家。 我没事干的时候,就去捣墙孔中的蜜蜂,越捣越有经验,...
学佛实践信念
此时你必须小心不要犯对你的金刚上师或佛法产生疑心的过错,因为那将使你造成更多的业障而更难获得任何受用。耐心在你的这阶段的修持是非常重要的,初学者由于过去的行为的情况而在这条道路上经历业报是不少见的,重...
「佛门观察」:“阿弥陀佛”佛号能作为招呼语,口头禅吗?
佛菩萨圣号不离口,是许多佛教徒的习惯,乃至见面时,互致问候,也是“某某菩萨,您好啊”,这似乎成了一种口头禅。 然而,当佛教徒将“阿弥陀佛”佛号,菩萨圣号作为招呼语,口头禅时,当逢人就称呼对方“某某菩萨...
人与人之间的误解,是如何产生的?
某选秀节目中,一位女士在作画,她对着一个年长的评委一通乱画,台下的评委们看得不以为然并且都失去了耐心,于是集体灭灯。这位女士忍着委屈继续画,最后将图画倒转,撒上白色的粉,呈现出另一个评委的像。此时大家...
修行小故事:螺蛳的苦难和米虫的幸运
一滴河水虽小,可反射太阳的光芒;一只蚂蚁虽小,可举起自身体重四百来倍的东西;一个善行虽小,可能挽救一条生命。一次疏忽大意,也可能葬送一条生命。《西游记》里唐僧教育悟空有“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
虚云老和尚弟子具行禅师自化记
清光绪三十三年,有一个其貌不扬的乡拙青年,穿着一身褴褛的乡下土装,来到鸡足山祝圣寺求见虚云长老,住持祝圣和尚问他:“你是谁?你来求见虚老做什么?” 那乡拙青年说:“我今年二十岁,是云南盐源人氏,从小就...
找准人生的定位,女人学会为自己而活
琐碎的生活,似乎可以消磨一切美好。在柴米油盐酱醋茶里,夫妻容易变成室友,婆媳熬成了“怨敌”。五六年前,我的生活就是这样的。当时在我心里:婆婆苛刻、丈夫冷漠、儿子不成器。而短短五六年间,一切发生了改变,...
弟子掉入放生池,禅师故意不救,助弟子破愚开智
周末,深夜,秋信还是呆呆坐在佛堂拜垫上苦思冥想。 秋信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学佛多年,也拜了多位法师为师,但这些法师所说所行,无法满足他对佛法的渴求,他一直期望能像很多神话电影那样遇到一个真正的佛菩萨。他...
学佛最怕遇到“贾大师”,损钱财丢生意
日前,《假活佛十年敛财2亿,强奸多名女弟子》的新闻被各大媒体热炒,成为热搜。各媒体从不同角度披露了狱警出身的王兴夫通过层层包装,摇身一变成了转世活佛,进而在内地敛财骗色的事实。我不由自主想起了自己类似...
气功大师为人治病无数却治不好妻子的病,突然醒悟皈依佛门
红尘滚滚,岁月如梭,我们皆是匆忙赶路的众生。在人生岔路口,不知抉择或误入歧途,就会浪费大好光阴。 我的人生曾经就是如此,但幸运的是我走出来了! 一、曾引以自豪的气功没能治好我的亲人 上世纪80年代,我...
被《你好,李焕英》感动了吗?别忘了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现代人很缺爱,以至看了一部电影《你好,李焕英》就哭得稀里哗啦,看完以后惆怅依然、热度不减,至今还在热门上。其实就是一部很接地气儿的电影嘛。当我们还沉浸在电影情节中,为之所感动所流泪时,我们别忘了当下自...
22